新聞中心
中國科學院:探求萬余種真菌的“真相” | |
發布時間:2018-10-14 16:01:01 | 瀏覽次數: | |
口蘑、杏鮑菇、猴頭菇……名目繁多的菇類僅僅是真菌大家族中的一個分支。真菌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物種數量僅次于昆蟲的第二大生物類群。據科學家保守估計,全球真菌約有150萬種,已被描述的現有12萬余種,而我國目前報道的則只有2萬余種。 這些品種繁多、形態迥異的真菌藏著怎樣的奧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努力追尋的答案。 從漫無邊際的戈壁到一望無垠的草原,從高聳入云的雪山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從人跡罕見的自然保護區到生機盎然的村莊田園,凡是植被覆蓋豐盈的地方,幾乎都留下了這群真菌學家的足跡。 許多人都好奇,真菌學家在野外工作時,具體干些啥?概括地說,就是采集標本。比如,采集土樣,用以研究土壤中的小型微生物,如細菌、霉菌、放線菌;采集植物花朵、腐敗果實,用以研究酵母、毛霉、白粉菌;采集地衣,如石耳、松蘿、石蕊;采集大型真菌,如多孔菌、傘菌、盤菌;還有專門收集另類樣品的,如動物糞便,用以分離研究一類特殊糞生真菌。 收集這些標本有什么用處?副研究員寶麗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天然產物是極為重要的藥物來源,存在許多結構新穎、活性強和作用機制新穎的抗菌活性成分,其中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更為豐富多樣。西藏墨脫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寶麗和同事深入調研,采集到500多份珍貴標本并分離獲得100余株菌種。最終,從油瓶霉屬真菌中獲得新型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先導化合物,為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我們的使命就是揭開真菌王國的神秘面紗,在此基礎上記錄并不斷認識、開發、利用,使之造福人類。”副研究員魏鐵錚說。 高海拔、高落差、低緯度,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孕育了青藏高原豐富多樣的生態類型,為真菌生長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也深深吸引著實驗室的科學家們。 姚一建研究員便是其中一位。冬蟲夏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貴藥用菌,但是其起源與演化一直不清晰。廣泛采集標本、分離菌種,姚一建帶領團隊澄清了冬蟲夏草的地理分布范圍,提出了冬蟲夏草起源于上新世——更新世高原抬升時期、并在更新世第二次冰期產生遺傳分化的假說。 “通過幾十年研究,真菌學實驗室研究團隊基本摸清了青藏高原地區真菌王國的‘家底’,促進了當地真菌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姚一建說。 聚焦青藏高原高等真菌活性次級代謝產物,劉宏偉研究員帶領團隊建成了國內首個青藏高原高等真菌菌株、標準發酵物和純化合物的集成資源庫,發現新結構化合物420個,發現2個作用機制獨特的新結構、抗腫瘤先導分子和1個靶向腸道菌群的藥物候選分子,揭示了青藏高原次級代謝產物的結構和活性多樣性,為我國創新藥物研制提供了優質化合物資源。 而這僅是眾多成果的“冰山一角”。長年累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跋涉,實驗室研究團隊共采集收藏真菌標本6萬余份,分離保藏菌種1萬余株;鑒定真菌5228種,其中地衣型真菌1131種,占全國已知地衣型真菌物種數的近40%,食用菌927種,約占我國已報道食藥用菌種數的53%。與此同時,構建了國內首個青藏高原重要經濟真菌活性產物資源庫、發現了一些作用機制獨特的新結構抗腫瘤先導分子,并成功轉讓了猴頭菌、杏鮑菇、白肉虎掌菌等相關專利和開發利用技術。 對于充滿未知風險的科學探索來說,熱愛是唯一的動力。“真菌與97%的植物共生,其物種多樣性極其豐富。摸清我國這一微生物資源的‘家底’,才能更好地開發利用。”莊文穎研究員說。 來源:中國蔬菜網:經濟日報 |
|
|
|
上一篇:讓機器人種植蔬菜 Iron Ox公司在加州開設了第一家無人農場 下一篇:河南省18種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有標準 |